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上海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上海将建环卫作业经费正常保障机制--中国国情
2011-04-26

  东方网4月25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树立环卫作业经费正常保障机制,确保环卫作业经费投入足额到位;树立环卫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机制,确保环卫一线职工收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全市平均增加水平;树立环卫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确保环卫职工合法权益;树立环卫劳动用工保障机制,确保作息环境不断改良。

  市政府日前转发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总工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等六单位共同制订的《关于上海市树立环卫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机制进步城市环境卫生保障水平的若干看法》,要求上海市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给予环卫职工更多的关怀。六单位将联合成立“环卫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推动工作小组”,定期对各区县工作情形进行考核。

  确保环卫经费投入

  《若干看法》明确,各区县政府要确保对环卫事业必要的经费投入,逐步完美政府扶持政策和购置公共服务的机制。要认真执行《上海市环卫作业养护预算定额》及相应的尺度规范,根据环卫作业实际任务量,足额购置环卫作业服务。

  树立两级工资协商机制

  《若干看法》明确,树立两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与市容环卫行业协会要制订协商内容、协商代表产生方法、协商程序、争议处置方法等规则,就行业职工最低工资尺度、年度工资增加计划、休息休假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开展定期协商,提出具体指导看法。

  环卫企业与企业工会则根据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与市容环卫行业协会共同提出的指导看法的内容和事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署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建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机制

  《若干看法》明确,制订发布《环卫行业职工工资指导价位》。环卫企业要根据指导价位以及集体协商提出的指导看法,肯定环卫一线职工工资最低尺度。

  要树立环卫行业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机制,年工资增加幅度要高于上一年全市平均工资增加幅度,逐步转变环卫一线职工收入显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态。

  要实行环卫一线职工岗位津贴制度,根据不同岗位和工种、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的差别,有差异、分档次肯定环卫一线职工岗位津贴,其尺度分离为l0元/天、12元/天、l5元/天,并根据国家相干规定和上海市经济发展情形,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规范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职工收入不增加的,经营者的收入不得增加。《若干看法》要求,环卫企业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企业经营者收入要与职工收入挂钩,一线职工收入正常增加应作为经营者薪酬考核的重要指标。经营者收入与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差距应保持在合理倍数内。

  落实一线职工社保权益

  《若干看法》明确,环卫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要依照规定办理环卫一线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手续,并足额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用。

  要充足保障环卫一线职工休息休假权利,确因工作须要部署职工加班的,要依照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

  要树立健全环卫一线职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职业病预防培训和疗休养制度。

  改良职工作息环境

  《若干看法》明确,环卫企业要定期规范发放一线作业岗位必要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使用。

  要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尺度》要求,合理布点、配套设置作息用房。

  要结合相干规划要求,强化环卫职工作息场合规范化建设。

  各区县政府要勉励有条件的环卫企业,建设企业职工租赁房或集体宿舍,切实解决部分职工的居住艰苦。

  上海,连续关注环卫一线职工收入

  ●2004年6月市容环卫体制综合改革后,全市18个区县和局直属作业服务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环卫职工身份由事业转为企业职工,城市市容环境保障工作范畴遇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此时,市总工会与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开端关注环卫一线从业人员队伍构造变更与收入变更状态。

  ●2005年市总工会通过对环卫一线道路保洁工收入状态调查,提出了相干行政部门应定期核定、调整保洁经费定额,逐渐形成公共服务投入增加长效机制。

  ●2006年市总保障部和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再次联手,就影响道路保洁工收入分配的劳动定额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人盯人式的跟踪调查。提出了“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尺度基础上,制订笼罩全市的行业性最低工资尺度,树立市容环卫行业一线人员工资合理增加机制,保障一线员工的经济权益”的建议。

  ●2009年在上海举行世博会前夕,市总保障部、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工汇合作开展了《上海道路保洁工队伍可连续发展状态调查》。提出了进步道路保洁工收入水平,实现职工队伍可连续发展的六点建议。

  ●2010年3月市总工会、市“六百办”向市政府作《关于世博期间进步保洁水平,稳固环卫企业一线职工有关工作建议的专报》。沈骏副市长批示“一线操作的环卫职工收入要有一个保障机制,而不是世博期间的临时动议。”

  ●2010年4月市绿化市容局、市总工会、市城市管理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世博期间加大对环卫作业一线员工鼓励力度的通知》,要求环卫企业对一线作业服务人员实行9个月的鼓励措施。

  ●2010年5月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市人保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就上海市环卫企业职工队伍和收入状态开展历时六个月、访问了全市18个区县的调研。

  ●2010年10月市总工会、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将调研中发现的环卫一线作业人员缺乏作息场合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看重。●2010年12月研课题组形成了《上海市环卫行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情形调研报告》、《关于树立环卫行业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机制,晋升职工福利待遇水平的指导看法》。

  ●2011年2月-4月《关于环卫一线职工收入情形调研专报》报韩正市长,3月5日韩市长批示“提交市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实行”。3月21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4月2日由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六部门制订的《关于上海市树立环卫职工收入正常增加机制,进步城市环境卫生保障水平的若干看法》正式实行。

  背景浏览

  上海市环卫行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调研报告显示:

  收入进步迟缓缺少正常增加机制

  2010年3月,由市总工会、市绿化市容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人保局、市建交委等组成了上海市环卫行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情形调研小组。历时6个月的调查显示,环卫一线职工收入增加迟缓,缺少正常增加的机制。

  目前全市环卫行业市、区县级管理的在岗职工39368人,一线职工33357人,占在岗人数的84.7%。从户籍构造看,外来务工已逐步接近本地从业者,尤其在人工道路保洁,3个人工道路保洁工中有2个是非沪籍。从年纪构造看,4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不足1/4。从学历构造看,初中以下超过八成,技师严重缺少,全市环卫职工只有高级技师23人;技师121人;高级工701人,而普工达到37023人。

  一线职工收入增加迟缓保洁工最累收入最低

  调查显示,一线环卫职工收入偏低,人工道路保洁工工作最累,收入最低。全市一线在岗环卫职工人均月收入2192元,低于全市平均工资39%。在一线职工中,拥有人数最多的人工道路保洁工工作强度大,要求不低,但收入却是最低的。加班费成为一线环卫职工增长收入的唯一途径,调查显示,一线环卫职工劳动时间相对较长,职工超时和延时加班已成为广泛现象,超时和延时加班是其进步收入的唯一途径。有的最多每周工作超过国家劳动法规定17.6个小时。

  行业性质定位隐约职工收入缺少增加机制

  作为非完整市场竞争特点的服务性行业,环卫企业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双重属性。然而,当社会在须要环卫企业供给环境公共产品的时候,就刻意强调环卫企业的公益性;在斟酌支付作业经费等时,又把环卫企业当成完整的市场竞争经营性企业。调查显示,环卫行业单位从事业转为企业后,一些人就以为环卫企业职工的工资增加,是企业内部的行为,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和盈利水平来决定职工的工资增加。但实际上,现有体制下环卫企业盈利才能广泛较弱。转制6年内,大部分区县的环卫转制企业仅进步过一次工资;条件好的区县也是在2-3次左右。

  经费投入不相适应职工收入增加缺少保障

  目前,各区县财政对环卫企业作业经费投入,主要看本区域财政实力。近年来国际性的会议、会展、论坛、交换等重大活动越来越频繁地在上海举行,环卫职工原先作业量、作业尺度和作业范围均在不断进步和扩展,但作业经费却没有同步、按比例增长。转制后的企业仍承担着20-30%的公益性服务,却得不到有效补偿,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不得不挤压人工成本增加空间,造成职工收入增加迟缓。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