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小学生两月10场奥赛 家长孩子叫苦不迭--中国国情网
2011-04-06

  “11道题只做完8道,确定拿不到奖了。”昨日上午10时30分,走出武昌水果湖二中考场,华师附小六年级女生萌萌(化名)朝着妈妈撇了撇嘴,“这个月还有三场奥数竞赛,都要参加吗?”

  当天,全省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比赛邀请赛在武汉多个考点同时举办,近5000名小学五、六年级的“萌萌”们,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奔走赶考。

  记者在水果湖二中外看到,百余米的通道两边停满送考的轿车,数百名家长翘首期待考试停止,有的家庭甚至是全家“上阵”。“"新星杯"、"创新杯"……从上个月开端,我就奋战在奥赛的路上了。”武昌实验小学学生夏思翰说,这两个月,他每个周末不是培优,就是参赛,一共要参加9场奥数竞赛。中华路金都小学六年级学生何焦杨,从五年级起便赶场各类数学比赛,“家长、老师都说这对小升初有辅助,再累再苦也要参加,我现在少说也考了十来次了。”

  为何家长们如此热衷让孩子参加这些比赛?记者随机采访了近20名家长,他们几乎都表现,让孩子参加奥数比赛,不是为了让他们以后朝数学方面发展,而是想在选择初中时多个筹码。“没有奥数获奖证书,即使孩子门门功课考满分,择校时也不必定会受青睐。”家长王女士说,逼着孩子参加培优和考试,实属无奈之举。

  一位初中政教主任坦言,由于武汉市严禁举办小升初提拔考试,不少学校为招到优质生源,依托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比赛揽才。在这种招生导向下,“奥数不热才怪。”

  据了解,三月和四月,武汉市共有10场奥数比赛上演“车轮战”。这些竞赛多由民间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赶考场景十分火爆。


  武汉市教育部门表现,“小升初”不得将奥数等比赛成就作为升学依据,初中学校委托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学科才能测试,或通过其比赛成就挑选生源,均属于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