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旅游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浙江旅游发展模式的精髓:一好二强三高--中国国情网
2011-04-02

  日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写的《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集中全院智慧,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形成的成果。该书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368千字,正文分为14章,包括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市场基础、主体培育、政府调控、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与城市的一体化、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人才支撑等内容,涉及了浙江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浙江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旅游业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对其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于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据悉,这也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首部针对具体区域进行研究形成的成果,国内类似的著作也不多见,对于旅游业界、学界、政府部门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好二强三高”:浙江旅游发展模式的精髓

  “一好”是协调性好。从总体来看,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比较协调的,既没有明显的超前,也不存在明显的滞后,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从旅游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

  “二强”是内生性强和创新性强。在需求的内生性方面, 2009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占接待总人次的93.7%,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79.4%,而浙江省同一比例分别为97.7%和91.7%,可见浙江省国内旅游发展速度总体上大幅领先于全国。在供给的内生性方面,浙江本地资本、人才构成浙江旅游业投资和经营管理的主体,和一些地区主要依赖外来资本和智力发展旅游业有明显不同。在创新性方面,如浙江建立的风景旅游一体化管理体制、旅委会体制,以及采取的客源地促销、产品多元化和转型、绿色饭店创建等举措,均在全国具有开创意义。

  “三高”是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活动的市场经济是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体现在发达的民营经济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即使是政府调控,浙江省也非常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多地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引导产业发展,以及运用经济杠杆来撬动市场,而不是以计划手段来取代市场。浙江省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一是注重旅游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一体化;二是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注重集聚发展和集群发展。在开放度方面,浙江省不仅是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区域合作开展较早、也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  

  浙江旅游业发展的五个跨越

  旅游业地位从“边缘产业”向“支柱产业”跨越。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旅游业不但形成了厚实的产业基础,而且综合功能全面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日益明显,在推动浙江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初步成长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政府管理从“弱势部门”向“有为政府”跨越。通过风景与旅游一体的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旅委会体制的探索等,浙江省旅游管理体制形成了省、市两级行政管理,相对统一规范,县级风景旅游一体为主,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形式多样的管理体制新格局。

  旅游产品从“单一型”向“多元化”跨越。浙江省旅游产品已逐步从最早局限于以西湖为代表的少数观光景区,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包含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专项等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遍布全省的产品体系。截止2009年底,浙江浙江省共有261个A级旅游区(点),比上年增加了26个。其中5A级旅游区3个,4A级旅游区(点)97个。

  旅游市场从“入境市场为主”向“国内市场为主,三大市场协调发展”跨越。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除了接待一些外国旅游者和华侨、港澳同胞以外,国民旅游几乎处在零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旅游慢慢发展起来。发展到目前,国内居民出游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旅游的绝对主体,2009年浙江省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次占所有接待人次的97.7%,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91.7%。

  旅游融资从“依赖政府解决”向“民营企业投资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跨越。旅游业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主要依赖政府投入。面对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浙江省在吸引民营资本方面做出了长期的探索与努力。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通知》指引下,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吸引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民营资本已经成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涌现了开元旅业集团、宋城集团、横店集团等一批国内著名的民企旅游集团。

  浙江旅游业发展的五大效应

  促进经济增长。2004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值超过9%,2005年超过10%,2009年达到11.6%。2010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3312.6亿元,相当于GDP的比值达到12.2%。

  服务民生改善。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不仅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就业部门。2009年,浙江省旅游直接就业人员85万人,间接就业425万人,占全社会就业的6.5%以上。特别是在促进农村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地区贫困的有效途径。

  推进浙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数据显示,1994至2003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9%,快于同期服务业总产出增速8.4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浙江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增速同样高于商贸、物流、文化、商务等服务业。

  带动并催生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浙江省旅游业已形成旅游产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旅游产业自身已形成相当规模,构成“、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游、购、娱所占比重快速提高,2008年达到48%。与此同时,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综合型方向发展,涌现出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市旅游、红色旅游、海洋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了房地产、金融、信息、服装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提升区域形象和环境。自2004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后,浙江省每年都设立旅游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浙江旅游形象推广。在浙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浙江“诗画江南,人文浙江”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建设,近些年来,浙江各地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在河道治理、城市绿化、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改建新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城市环境焕然一新。

  链接:浙江旅游发展数据

  年份 旅游总收入(亿元) 相当于全省GDP(%)

  1991 29.2 2.7

  1992 35.9 2.6

  1993 44.8 2.3

  1994 79.1 2.9

  1995 229.6 6.5

  1996 256.2 6.2

  1997 306.6 6.5

  1998 357.2 7.2

  1999 412.1 7.7

  2000 472.7 7.7

  2001 587.1 8.5

  2002 710.8 8.9

  2003 767.7 7.9

  2004 1120.5 9.6

  2005 1378.8 10.3

  2006 1690.1 10.7

  2007 2025.8 10.9

  2008 2250 10.5

  2009 2644 11.6

  2010 3313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