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体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乒乓球海外兵团“缩水” 亚洲诸强着力“造血”--中国国情网
2011-06-22

  在上周末停止的2011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中国队再次包揽4项冠军。不过在女单半决赛中,新加坡名将冯天薇淘汰国乒新锐刘诗雯,还是令东道主捏了一把汗。然而纵观世界乒坛,以冯天薇为代表的强力“海外兵团”仍是几张老面貌。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周树森和中国香港女队主教练李惠芬均表现:本队正在着力造就本土选手,以图缓解对“海外兵团”的依附。这也是2008年“海外兵团”限令生效后,乒乓球项目发展的一个趋势。

  国际乒联限令效果初见

  由于中国乒乓球人才济济,相对于基数宏大的专业人群而言,代表国乒征战国际大赛、赢取名利的机遇少得可怜。因此,近20至30年来,数以百计的中国球员赴海外发展,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绝大多数成了队中的绝对主力,并在世界大赛中不时“爆冷”给中国队制造麻烦。但国际乒联对“海外兵团”并不满意,以为高水平赛事中“到处都是中国人”,阻碍了各协会对本土选手的造就。

  因而,国际乒联于2008年3月通过了对“海外兵团”的限令,并于当年9月实行。限令规定:年满21岁的选手若要代表“新东家”参加世乒赛或世界杯,必需在该国或地区定居,且在该协会注册满7年。

  目前来看,限令已收到明显效果。近年来,中国选手“出走”人数增速急剧降低,“海外兵团”正出现萎缩之势。而原有“海外兵团”也在逐渐老化,今年鹿特丹世乒赛上,“海外兵团”的整体成就就显著降低。

  此外,中国职业球员生存状态显著改良,也是“海外兵团”缩水的重要原因。原籍北京的美国队老将王晨以为,现今中国选手的成长环境已非当年可比:“他们有机遇拿大学文凭和奖学金、参加国内联赛,过上充裕的生活,自然不愿分开。”

  同时,近年仍有个别球员在未满21岁时走出国门。不过他们由于尚未成熟,水平有限,仍需打磨,并不能与成名后转投其他协会的老一代“海外兵团”相比。

  亚洲诸强培养本土球员

  在应对这一趋势上,实力较强的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队已走在前列,着手造就本土选手。新加坡队的李思韵在去年轻奥会上勇夺女单亚军,该国女队的沈凯欣和男队的庞学杰等也已在同龄选手中崭露头角。与新队同样曾靠“海外兵团”打天下的中国香港队,也已派出大批本土球员征战国际竞赛的青少年组赛事,其中李皓晴两夺巡回赛21岁以下组女单桂冠,同为1992年出身的吴颖岚、管梦圆也有不俗表示。而日、韩多年前已将造就重心放在本国后备力气上,李相秀、丹羽孝希、石川佳纯等颇具实力的新秀已逐渐成才。

  不过对于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现行体制并不利于培养新人。据周树森介绍,新加坡少年在初中毕业前基本是以健身情势接触乒乓球:“上完初中都愿意上名牌中学,很少有人想以打球为生。所以国内虽然有体校,但招到的并不是最好的选手。”李惠芬则很头疼小选手们的“档期”,称未满15岁的球员每周只能保证3次训练:“有时竞赛会和考试冲突,我就让她们自己选择。”

  当谈及老一代“海外兵团”的作用时,两位同样来自中国的主帅都予以确定。李惠芬表现,由于帖雅娜、林菱们的到来,香港爱好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愿意打全职的本土球员也比之前多,尤其是男子。以前只有女队于国诗是职业球员,现在很多人争着打。”周树森也以为,只要个别人在世界竞赛中取得较好名次,对全部地区的群众基础和青少年造就都是很大推进。

  部分球队为奥运仍引援

  另一方面,由于禁令不涉及奥运会,个别球队2008年后仍在引进中国球员,如新加坡男队今年引入了詹健、李虎等。而在亚洲以外地区,“海外兵团”的萎缩趋势则缓和得多。由于本土球员水平过低,即便引入尚未在中国打出成就的选手,仍可在新协会“独霸一方”。

  据土耳其队的华人主帅姜超介绍,该队共有4名原中国选手,其中两人是2008年后引进的,目的就是2012年和2016年奥运会。其中1991年出身的李良夫世界排名最高,为男单第75位。已定居土耳其18年,被授予该国体育“功劳教练”称号的姜超说:“土耳其的乒乓球群众基础不错,在乒协注册的选手有3000多人,参加国际竞赛都是乒协和国家体委出资。”

  同时不可否定,“海外兵团”的人数在欧洲同样在减少,这与欧洲乒乓球本身的萎缩“相辅相成”。清点如今代表欧洲球队拼杀在世界赛场的“中国脸”,成就较好的仍是一批老将:女将李佼、吴佳多、沈燕飞长期占领欧洲前3名;男队员则由于欧洲本土选手实力较强,陈卫星、何志文等“高龄”选手更显落寞。本报记者 王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