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文化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导演制片方频争话语权 国产影市被指仍处混沌期--中国国情网
2011-07-05

导演制片方频争话语权 国产影市被指仍处混沌期--中国国情网
张之亮(右一)与《肩上蝶》片方的纠纷以片方让步停止

  近日,国产电影制片方与导演、编剧之间纷争不断,频频争取影片话语权。6月16日,《肩上蝶》导演张之亮突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单方面宣布退出影片的宣传工作。之后没多久,《伪装情侣》导演因与出品方在创作中产生分歧,戏没拍完就退出剧组,成为国产片首个“前期导演”。

  缘何导演、编剧明明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电影的创作,到头来却纷纭力图撇清跟作品的关系?资深电影人文隽就此接收采访时直言,“中国电影市场目前是在混沌时代,谁都能去做应当别人做的事情。”

  案例A

  刘奋斗成为首个“前期导演”

  6月18日,黄渤、江一燕主演的爱情喜剧《伪装情侣》在上海电影节举办媒体会晤会,导演刘奋斗不仅没有出席,还在宣传稿上变成了“前期导演”。

  制片方电广传媒影业董事长刘沙白坦承,“导演提出还要在云南以及北京补拍些镜头,我们认为这些镜头并没有必要拍。最终协商无果,他就退出了。”负责发行的兰放此前接收记者采访时也泄漏,不认同导演坚持的110分钟版本想法,“导演强调构造上的东西,但我们以为,这部电影很简略,只是一部喜剧片,让观众笑出声就好了。”

  案例B

  张之亮退出《肩上蝶》宣传表抗议

  《肩上蝶》陷入“话题漩涡”始于6月16日的上海电影节,导演张之亮因“影片剪辑归属权”问题与片方产生重大分歧并且单方面宣布退出所有宣传工作。一时间,电影界关于“影片剪辑归属权”的争辩风起云涌。在导演看来,筹办了10年的作品,公映版(90分钟,由片方重新剪接)将比电影节放映版(由张之亮参与剪接)少30分钟,实在无法忍耐,并坚持以为“每个电影应当有自己的长度,该用多少时间就用多少时间。”

  目前该事件的最新进展是,6月21日,片方发表了官方声明,称“为尊敬艺术、尊敬导演,片方最终决定于7月8日公映张之亮导演坚持的120分钟版本。”此文一出,不少网友都大呼“受骗”,以为片方有“炒作的嫌疑”。

  文隽:“目前是混沌时代”

  事到如今再讨论谁是谁非已不重要,今后如何避免相似纠纷才是应当讨论的命题。记者特意连线了来自香港和内地的资深电影人文隽和张一白,导演、制片、投资方等角色两位都曾担任过。对于剪辑权应当归谁,分歧涌现了该如何解决,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们有自己的应对之法。

  张一白:“尽可能去沟通”

  身兼导演及制片人的张一白以为,每个人从本身的立场动身,做出的行为其实都是可以懂得的。最重要的是分歧涌现之后要“尽可能地去沟通,不要一开端就站在对峙面。”在他看来,现在的争辩有陷入“权力之争”的趋势,但这恰恰是最不应当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