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广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汪洋谈转型升级强调培育法治环境--中国国情
2012-05-23

  本报记者 崔丽 林洁

  “我曾经和外国机构讨论,为什么他们的研发机构会办到长三角,而没有办到珠三角。他们的答复是:珠三角的大学供应是可以的,但到了硕士、博士的数量就不够了,支持其研发才能不足,只能办到长三角去。”

  在今天的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举这个例子用来证明,改变发展方法必需有党委政府科学政绩观的引领支持。

  汪洋说,现行的体制下,政府对资源配置有侧重要影响力,如果急功近利,片面寻求增加速度和规模,就难以发明改变经济发展方法的环境。着眼长远和可连续增加的综合竞争才能,不为短期效果所困,才愿意改变经济发展方法。

  “改变经济发展方法,很多工作是须要长期见效,不是短期见效的。”汪洋说,真想做改变经济发展方法的工作,党委政府确切要有科学政绩观。“每个人着眼于干几年,不要在自己手里丢掉第几的位次,大家都着眼于短期,不愿意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作,谈不上真正改变发展方法。”

  广东对经济发展的态度日渐从容和淡定。尽管广东是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进入5万亿的省份,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向省委全委会作报告时却只字不提GDP。

  对于江苏超出广东这一话题,他用一种滑稽的语气说:“它想超就超吧。”

  在31个省(区、市)当中,广东去年的GDP总量为5.3万亿,成为中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超5万亿的省份,这一数据也继续领跑全国。广东今年提出的预期发展目的为增加8.5%,较之2011年的10%,增速有所降低。

  汪洋曾表现,当前,对广东压力最大的不是增加速度和经济规模问题,而是增加的质量和可连续性问题。

  汪洋举例说,像法治环境的培养、社会共识的造就,其实都不是短期的。大家都不去做这个事情,都忙着就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不去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转型升级是很难实现稳固预期的。而且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诚实讲也要长期做才干见效。

  汪洋称,如果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都只着眼于当前,只着眼于经济问题,而不斟酌转型升级,不能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战略斟酌,这个转型升级也是不可连续的。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14)